【省校合作 人才兴永】“青春同行 奋斗有我”实习生眼中的永济

   日期:2023-09-07     浏览:851    
核心提示:近年来,永济市以深化省校合作为抓手,认真开展大学生实习实训活动,鼓励优秀学子在实践中讲好永济故事、传承蒲坂文化、促进家
      近年来,永济市以深化省校合作为抓手,认真开展大学生实习实训活动,鼓励优秀学子在实践中讲好永济故事、传承蒲坂文化、促进家乡发展,让更多在外人才了解永济、融入永济、建设永济。永济党建公众号开设《“青春同行,奋斗有我”实习生眼中的永济》系列报道,着重分享返乡实习大学生对永济的认识与感悟,旨在增强在外人才服务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,为永济高质量发展汇聚人才力量、强化智力支撑、激发创新活力。今天刊发的是来自运城学院的实习生樊江桐眼中的永济。

我眼中的永济
运城学院 樊江桐
      问世间最美风景在哪里?踏遍千山万水,阅尽世间百态,然后回到最初的样子,才发现最美的风景不过就是我的家乡——永济。
      在我国五千年文明史上,黄河流域孕育了郑州、西安、洛阳、开封等古都。九曲黄河,奔腾向前,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特征,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。“舜都”永济,称得上是拥有中华最古老文明印迹的城市之一。
      登上鹳雀楼凭栏听涛,滔滔不绝的黄河如同天上来水一般。早在上古时期,炎帝黄帝的传说就产生于此。九曲黄河奔涌向前,三晋之地辉映千年文明。千百年来,奔腾而过的黄河水,给三晋大地留下了壮阔的美景和悠久的文化底蕴。游山西就是读历史,走进山西,在黄河的每一次弯转与跌落中追溯历史,品味黄河文化。
      地上文明看山西,而来到山西,不能不去永济。初秋时节的蒲州镇聚集了许多文化遗址,它们星罗棋布,展示了黄河流域的文化底蕴。中国四大名楼鹳雀楼展现了唐代诗歌的风采,《西厢记》发生地普救寺表现了爱情的魅力,蒲津大铁牛见识了盛唐文化的繁荣……这些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。除了这些,最不能忽略的还有蒲州古镇残存的古城废墟,路旁两侧被岁月烟云和历史风雨侵蚀而显得陈旧破败的城垣墙宇,曾经的辉煌磅礴还依稀可见。在那个充满盛世气象的年代,那个充满生机和创造的年代,蒲州抓住了历史机遇,书写了自己最辉煌的篇章,让一千三百多年之后的我们,慢慢品读。
      近年来,伴随着东部繁荣发展、西部大开发的浪潮,开放的视野和改革的精神越来越成为城市竞争的重要因素,现代化和全球化迫切需要我们健全文化人格,以开阔的视野、博大的胸襟,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。永济作为文化积淀深厚并有着繁荣历史的城市,不能仅仅满足于对文化遗迹的修复和开发,而应该着力继承曾经开放、包容的气魄,发扬传统但不囿于传统,充分发掘我们的文化资源优势,建立起属于黄河流域的文化自信,把永济建成黄河金三角地区的经济强市和文化名市,在创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中展现永济担当、永济作为。
      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。黄河之水一路向东,浩浩荡荡,滚滚滔滔,天水相接,万里奔腾,它冲破山谷,横贯中国,映着日月,“一城舜风唐韵”的蒲坂大地,必将成为黄河流域冉冉升起的璀璨明珠。


 
 
更多>同类省校合作

推荐图文
推荐省校合作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